检察故事 | 黄统林:63年前,我主动请缨到云南

时间:2021-08-25 15:20 来源:未知 微信公众号:yn2553 QQ公众号:800061629

 

 

 

 黄统林 

退休检察官,“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获得者。

1958年9月,黄统林从湖北大学法律系毕业后,申请到云南工作。从共青团云南省委到云南省检察院,数十年来,他敬业奉献,默默无闻地工作,从不争名逐利。退休后,他还坚持参加组织生活。

 

2021年7月,建党一百周年之际,他获得“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已86岁高龄的黄统林,谈及自己大学毕业后远赴云南、将青春奉献给党的事业的经历这样回答:“听党话,跟党走,我无怨无悔。”

 

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



 

1934年的农历7月,黄统林出生在广东普宁县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他是家中最小的男孩子,他上面有两个哥哥,还有三个姐姐。

 

4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勤劳善良的母亲,带着几个子女艰难度日,常常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不管家庭如何贫困,母亲对天性聪慧的小儿子黄统林寄予了厚望。

 

 

 

1950年,16岁的黄统林考入了初中。每天早上,他帮大哥做豆腐。大哥烧火、滤豆浆后,他常常喝点稀饭就走3公里路去上学,下午放学后再走回家。他珍惜学习机会,上课认真听讲,在两节课的中间休息时,还在教室里啃着书本。

 

1951年,广东普宁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工作,他所在家乡的农民,家家户户都第一次分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人民群众欢天喜地。经历了新旧社会两重天的他,在初中就加入了共青团。他经常利用周日和晚上时间,到农会去参加开会,到村里的剧团去帮忙。他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翻身求解放、让劳动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奋斗历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心里种下了立志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为党的事业奋斗一生的种子。

 

 

1952年,初中毕业后,他又考入了普宁二中读高中。他说,高中离他家也不到四公里,他仍是走读生。上课,他认真听讲;回到家里,就帮母亲做家务、帮大哥做豆腐。

 

1955年高中毕业后,他参加了高考,并收到了县招生委员会的通知,他被湖北的“中南政法学院”(1958年,中南政法学院、财经学院和武汉大学法律系合并为湖北大学)录取,进入法律系学习。他也是解放后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

 

进入大学后,他在班上党员的影响和关心下,主动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959年7月,他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黄统林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后,自己才得以顺利进入大学学习。一个人要有感恩之心,我要感党恩,为党工作,党叫干啥就干啥。”

 

 

主动请缨到云南工作

1958年下半年,黄统林面临着大学毕业后工作分配的问题,这是他人生中的一次重大选择。

 

“越是边疆地区,越需要人才。我申请到云南工作。”黄统林回忆道,按照学校当时的规定,他们学校60%以上法律系的毕业生要被分配到边远的贵州。虽然云南比贵州“更远”,但经过反复考虑,黄统林申请到云南工作。

 

随后,他被分配到共青团云南省委组织部工作。那年他才24岁,风华正茂。

上世纪50年代的大学生,远赴云南边疆工作,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决心?“听党话,跟党走。就这么简单。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我们那代年轻大学生的豪言壮语,也是具体行动。”他这样回答。

 

 

 

组织叫到哪儿就到哪儿

工作期间,他把满腔的热血、如火的激情,都奉献给了工作。他经常下州(市),对共青团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对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对文字材料的撰写,他一丝不苟。

 

1970年1月5日,云南省通海、峨山间发生7.7级的强震,通海、建水、峨山、华宁、玉溪一带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到了严重损失。他被组织选调回昆明,准备派他到通海县去参加抗震救灾。但当他准备好了行装后,组织上又通知他到云南昭通地区的绥江县去做农村工作。

 

 

他带着行装,坐两天汽车,才到了绥江。在绥江,他吃着包谷饭,和群众打成一片。经常背着粪篓翻山越岭,了解当时绥江县农业发展的情况,帮公社和生产大队干部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粮食增产等问题。后来,他又被组织安排到思茅地委体委工作……

 

 

之前,有同学对他说,你是大学生,学历高。找找领导,讲讲困难,留在昆明得了。他说,党的工作总得有人去干,我服从组织决定,组织叫到哪里去,就到哪里去。

 

“为检察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由于黄统林大学学的是法律,1982年下半年,云南省检察院有关同志向他征求意见,问其愿不愿意来检察院工作。随后,他被调到云南省检察院监所检察处。

从1982年到1994年,他一直在监所处内勤组工作。他担任过监所处的党支部书记、机关的党总支宣传委员等职务。除了撰写研讨文章、调查报告等各种材料外,他还参与办案;参加院里安排的参加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他还是1990年2月省检察院在农展馆举办的首次反贪污贿赂展览筹备组成员之一。

 

 

2004年4月,在最高人民检察院政治部编辑出版的《光辉岁月——中国优秀检察官荣誉档案》一书中,对黄统林有以下的记载:

 

 

“黄统林在省院工作十多年期间,切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严格依法办事。忠于职守,清正廉洁,作风正派,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努力做好文秘工作,为检察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他还先后三次被省院评为先进工作者、1990年被授予‘全省检察系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1991年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1993年和1994年两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在工作中,他坚持严格依法办事……使一起20多年的错案得到平反。”

 

 

人退休了,心仍在党

 

 

1994年,年满60岁的黄统林,从监所检察处的工作岗位上退休。人退休了,心仍在党。凡是省检察院机关组织开展的离退休党员组织活动,凡是他所在离退休党支部组织的活动,只要接到通知,一次都不会落下。

 

两年前,省检察院机关组织离退休党员学习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因省院机关适逢有其他活动派不出车辆接送,他便坐256公交车、再转24路公交车,下车后又走数百米的路,赶到了组织生活的现场。

 

那天下午,天有点热,他进会场时已是满头大汗。而在当时,黄统林已经年过八旬,这让支部里的很多同志为之动容。

 

正因如此,2020年,他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提到获得“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黄统林非常高兴。他说,我大学积极追求进步,申请到云南工作,这都是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不贪图名利地位,干干净净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个共产党员要坚守的政治底线。在党一天,就要遵守党纪一天,就要主动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监督一天,这也是对党负责,对自己的政治生命负责。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红土高原”,《黄统林:大学生为党入滇无怨无悔》,作者赵安金;文章有删节。

 



云南省检察院新媒体出品
作者 | 赵安金
编辑 | 田颢 徐毓雅
策划 | 王翠云 杨健鸿
监制 | 肖凤珍

来源 | 红土高原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更多新的招聘、考试信息
关注微信公众号:yn2553
或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