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铁路老物件会说话|从滇越铁路三面钟说起
时间:2021-08-24 14:48 来源:未知 微信公众号:yn2553 QQ公众号:800061629
1884年之前,世界是没有时区和标准时间概念的。相邻城市所用时间往往存在一分钟甚至几分钟差异,在陆路交通尚未“阡陌纵横”的年代,时差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还不算大,但蒸汽机和铁路结合后,城市间的时空距离变短,运输安全的风险也随之放大,统一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
正常的站车秩序是建立在列车正点到达基础上的,铁路接发列车早期常见的操作方法是在时间间隔系统上运行火车。即为增加列车开行频次,单线铁路上每车次间隔若干时间后发车。但缺点也相当明显:如果一列火车被延误,后续火车也将被延误。
1884年10月13日美国华盛顿举行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加拿大铁路工程师弗莱明提出了“时区”概念得到了认同,地球被划分为24个时区,经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明确为0度经线,由此正式确立了统一的世界计量时刻的“时区系统”。
1900年前后,所有与列车运行有关的人员都必须配备怀表,车站也必须有明确的时间指示。
三面钟是滇越铁路当时除小站以外所有车站的标准配置。三面钟顾名思义有三个面,室外的两面钟为子钟,面向车站站台两侧,为来往旅客指示时间;室内的一面钟为母钟,设置在车站值班室内,供车站行车人员使用。
三面钟由一组机芯驱动,三面同时运转,确保了旅客和工作人员看到的时间完全一致。三面钟在设计上极为讨巧,面向站台两侧的子钟是12小时制,工作人员使用的母钟却是24小时制,反映了铁路车站每天24小时不停运转的工作方式,也因其相较于12小时制表述更为严谨明晰,24小时计时方式在交通运输等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并沿用至今。
因年代久远、站舍维修改造等诸多原因,滇越铁路上的这种三面钟没能完整保存,而相对完好的,目前由云南铁路博物馆收藏展示,碧色寨站站台上只余面向站台的两面钟壳。如今,碧色寨站保存的法式建筑群落吸引着众多访客,而守望着车站的那座百年三面钟更是让人怀想岁月流逝。
如今,中国铁路进入了CTC调度集中控制时代,车站行车电脑时间与路局级调度指挥中心保持了完全一致,这也为铁路正点率不断上升提供了技术保障。
中国铁路经过6次大提速,从普速时代进入了高铁时代。十三五期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增加到14.63万公里,增长20.9%,其中高铁增加到3.79万公里,翻了近一番,“四纵四横”高铁网提前建成,“八纵八横”高铁网加密成型,建成了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最发达的高铁网,高铁列车正点率超过90%,极高的正点率,不仅让旅客出行更轻松舒适,也让高速铁路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新名片。
出品: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企业文化部) 开远车务段党委
视频:刘昊亮 王莉 纳建博 王靖灵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更多新的招聘、考试信息
关注微信公众号:yn2553
或长按二维码关注
上一篇上一篇:2021年昆铁慕课第讲 |集团党校:云南铁路与百年大党风雨同行
下一篇下一篇:东川区认真组织开展2021年自然灾害应急救援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