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基层动态】曲靖市民族中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纪实
时间:2021-08-17 10:43 来源:未知 微信公众号:yn2553 QQ公众号:800061629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核心是让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五个认同”,形成“三个离不开”的民族关系。结合省情、市情,我校大胆实践,探索出了一条开展好高质量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新路。学校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民族团结意识。2013年,我校被评为曲靖市“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2015年被评为曲靖市“全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18年被评为首批“云南省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2020年被评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学校”。具体措施如下:
以建章立制为保障
构建民族团结新举措
自2018年起,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书记为组长,德育副校长为副组长,各科室主任和年级主任、书记为组员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大力推进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制定并完善了《中共曲靖市民族总支委员会理论学习中心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专题学习制度》、《曲靖市民族中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校本教研制度》和《曲靖市民族中学民族团结教育发展规划》,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学校的工作计划,渗透到日常教学中,认真组织开展相关活动。
以民族政策为支撑
打好民族团结示范牌
2014年我校初中部开设民族班,首批招收50人。采取县(市、区)推荐和学生自荐的办法报名,并适当增加苗族、水族、瑶族等的录取名额。2015年以来招生数扩大至100人。2019年起,高中部也开设了民族班,首批招收51人。2020年招生数扩大到101人。民族班由招收的民族生和汉族生组成,使其在交往中相互了解,在交流中相互理解,在理解中相互交融,在交融中相互包容、尊重和欣赏,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学校为民族班配备最优师资,单独制定教学计划和评价方案,并每月给予贫困生生活补助。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风俗习惯,以多种方式让各族学生心理融合、思想融合。
截至2021年3月,我校民族生共计937人,占比24.12%,其中高中民族生占比16.48%,初中民族生占比33.33%。
2017年,首届初中民族班中考成绩亮眼,全校17人上曲一中线,其中少数民族12人;2018年,17人上曲一中线,其中民族生15人,全校普高上线率达90.4%;2019年,27人上曲一中线,其中民族生17人,包揽沾益区前9名,普高上线率达82.82%;2020年,28人上曲一中线,其中民族生18人,最高分为曲靖市第5名。另外,据统计,2017至2020年,我校民族生高考一本率均超过50%,其中2019年民族生600分以上17人,一本45人,一本率51%;2020民族生600分以上16人,一本47人,一本率55.95%。
学校创办民族班充分体现了曲靖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决心,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以课堂教育为阵地
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
学校充分利用初、高中思政课程,深化民族理论政策和民族知识教学;结合统编教材、校本教材和地方课程读物,引导学生认识基本国情、省情、市情;在语文、历史等课程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根心灵深处。
学校组织相关教学技能竞赛并推荐优秀教师参加云南省“民族团结教育”说课竞赛、云南省民族教育振兴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说课竞赛等比赛。2015年至今,已有十余名教师参赛并获奖,其中2015年,芮佳明获云南省民族教育振兴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说课竞赛一等奖;2016年,刘闰获云南省民族教育振兴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说课竞赛一等奖;2018年,阳兆卫获云南省民族教育振兴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说课竞赛一等奖,朱志敏获云南省第三届学校“民族团结教育”说课竞赛一等奖,张芳榕获第十届全国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展示与培训活动一等奖;2020年,张兰英获云南省第五届学校“民族团结教育”说课竞赛一等奖。
以校园活动为载体
促进各民族守望相助
通过“校园文化艺术周”、“班级文化长廊”、国旗下演讲和主题班会等活动,渗透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通过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民族知识讲座、民汉师生结对子等途径,深化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自创“56个民族手足相亲广播操”,开展大课间活动,开展多种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校园信息发布系统、校园广播等途径宣传党的民族政策。
学校民族团结广场设有八棵立柱,代表曲靖的汉族和七个世居少数民族;润泽楼一楼设有“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宣传内容;卓逸馆三楼正在建设少数民族文化展厅。
以劳动实践为抓手
促进各民族深度交融
学校始终坚持“彰显学生个性、培育多元人才”的办学理念,坚持多元化、特色化发展战略,创新性地将民族教育与劳动教育相融合。学校成立勤工俭学部,下设印刷厂和劳动实践基地,为学生搭建平台。
基地采用承包制和学校师生参加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运作。学校每周安排两个班到实践基地进行科技劳动教育。学生可参观科技图片展览,也可到田间劳动,学习劳动知识。在劳动实践中,真正体验到劳动的快乐与甘甜。各民族学生各展所长,制作民族特色美食,彰显民族风情。
基地的建立培养了各民族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实现了安全、育人、创收、科技辐射的目标,2014年被评为“云南省勤工俭学生产实践示范基地”,学校2016年被评为“勤工俭学先进集体”。
学校还经常组织家庭贫困的少数民族学生到教育印刷厂学习印刷、装订、打包、搬运等工作,他们不仅在劳动中得到了锻炼,还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贴补学习生活费用。
我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实践加快了曲靖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步伐,为提升曲靖少数民族文化素质打下了坚实基础。特色做法也多次受到省市各部门的肯定,为促进全市民族教育全面发展作出了积极努力。中国教育报2020年5月以《坚持多元特色发展 打造民族教育品牌》为题报道了学校的教育实践。曲靖日报2020年12期以《探索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新路子——曲靖市民族中学民族教育工作纪实》为题报道了学校的民族教育特色。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曲靖民中必将紧跟时代步伐,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全力做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
图文/柏柱生 阳兆卫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更多新的招聘、考试信息
关注微信公众号:yn2553
或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