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临沧:“五通”引领民族团结进步 唱响各族人民幸福之歌 ——永德县勐底农场社区管理委员会民族团
时间:2021-10-22 14:25 来源:未知 微信公众号:yn2553 QQ公众号:800061629
勐底农场与少数民族村落一衣带水、隔河相望,从建场以来,无数名转业官兵、退伍军人、知识青年和当地招收百姓与少数民族群众一同生产、一同生活、一同顺利脱贫、一同步入小康,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形成了“农场地方一家亲,各族人民共发展”的生动局面,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热情绽放。
产业发展共通
农场自1966年从广东引入“黑叶三月”荔枝苗试种、1988年开始大力发展芒果产业以来,“两颗果树”逐渐替代了传统的水稻、玉米,成为了勐底、永康两个坝区各族群众最重要的经济作物。这极大改变了周边少数民族群众长期以来的耕种模式,改善了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家家户户搬进了“芒果房”“荔枝屋”。带动全场职工和周边各族群众人均年收入突破20000元大关,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走在了前列。
基础设施联通
“十三五”以来,勐底农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极大改善。特别是勐少坝水库扩建投入使用,勐底坝区各族群众人饮安全得到保障;道路建设与周边村寨同规化、同实施,共完成道路硬化40余公里,安装路灯119盏,安全便捷处处可达;科学设置排水侧沟,在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率先实现雨污分流;为各族群众家庭改造卫生户厕1000余座,建成社区无害化卫生公厕8座,用“小厕所”服务起“大民生”;建成民族文化广场1个,配套完善健身设施器材,成为了各族群众娱乐、交流的最佳场所。
社会保障惠通
农场管委会高度重视加强社会保障、增进民生福祉。我们坚持灵活参保的原则,不分区域、不分民族,统筹推进“两保”收缴工作,统筹推进劳动技能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一体推进救灾救济、社会福利、殡葬改革工作。勐底农场卫生院、敬老院、幼儿园建成使用,力促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普惠性、均衡化发展,确保各族群众不落一户不少一人,都能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文化交往融通
60、70年代,来自上海、四川、昆明等地的知青为勐底坝带来了第一台收音机、放映机,吸引附近众多少群众前来围观,为当地群众带来了第一次与外来文化交流的机会。现在,随着科教文卫事业的普及,不论是农垦职工子女还是少数民族群众子女,都能上一样的学校、学一样的文化,进一样的医院、看一样的病,有一样的机会、找一样的工作,在日益紧密的交往中,开展移风易俗已成为民族共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旋律已深入人心,民族平等、民族互信、民族团结得到极大提升。
党的领导畅通
管委会党委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每年至少2次研究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重视发掘少数民族优秀人才,培养少数民族党员干部和致富带头人39名。建成3个基层党建活动阵地,每年固定开展“三会一课”活动12场次,在“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各族群众纾难解困。制定贯彻领导挂钩社区制度,组建宣讲小分队到各社区、生产队宣讲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回信精神12场次,丰富了“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具体实践,进一步增强了农场职工和各族群众“学习总书记、遵从总书记、爱戴总书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五通”引领,力促“五同”。在“十四五”时期,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密团结全场各族干部群众,大力实施“563”发展计划,实现农场各族群众“产业同兴旺、生态同宜居、乡风同文明、治理同见效、生活同富裕”,确保真正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共同唱好新时代勐底农场各族人民的幸福之歌!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更多新的招聘、考试信息
关注微信公众号:yn2553
或长按二维码关注
上一篇上一篇:云南省公证、司法鉴定行业党务工作者主题培训班开班





></a>
</span>
</div>
<span 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