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风采|宜良县:纵深推进“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见行见效

时间:2021-10-22 10:51 来源:未知 微信公众号:yn2553 QQ公众号:800061629

 


 


自“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启动以来,宜良县高质高标对全县112个涉农村(社区)全覆盖选派人才支持服务,积极推进各类专家人才到基层创新创业,力促人才资源服务乡村振兴落地见效。


因需派才,结成帮扶对子

“四个流程”,精准选派。村(社区)“按需点单”,聚焦村级发展短板弱项、痛点堵点问题,梳理形成需求清单;县级行业部门“按需接单”,根据需求清单,各单位认真梳理动员,将人才特长与帮扶村需求进行“配对”,上报人才资源服务清单;

 

县人才办“精准派单”,依托县级专家人才库,结合专家人才专业领域、成长地、行业资源等信息,将人才“派单”到村;

 

专家人才“自愿接单”,由专家人才分析帮扶村(组)问题,结合自身资源及特长,“量身定制”服务活动清单。

 

“三个层级”,科学搭配。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开展组团服务,按照“党政人才+科技人才+专业人才+X”模式,组建专家人才服务团,实现“一团帮一镇”

 

以村(居)委会为单位开展定点帮扶,结合“干部回乡规划家乡”行动,按照“专家人才+联村工作组+回乡干部+X”模式组建人才服务小组,实现“一人扶一村”;

 

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开展人才帮带,每位专家人才采取“师带徒”“一师多徒”形式,为服务村(社区)帮带培养一批“土专家”和“田秀才”。

 

统筹推进,助力乡村发展

立足实际,突出典型示范。人才(团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各村自然资源、民族文化、产业基础等特点,将全县112个涉农村(社区)划分为城乡结合型、乡村旅游型、花卉产业型等村庄规划类别,积极发挥人才个人知识技能、“朋友圈”和单位资源优势,通过技术指导、项目合作、试验示范等方式,推动形成一批乡村振兴品牌;

 

择优确定10个“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重点示范村,专家人才量体裁衣,开展种养技术、乡村产业提升、乡村建设发展规划、乡村旅游开发等10类服务和指导。

 

统筹推进,提升治理能力。结合深化村级集体经济强村工程、“干部回乡规划”行动、“不忘初心走基层”等载体,整合返乡干部、驻村工作队等力量,动员组织全县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等500余人参与其中,为各村(社区)建言献策,编制村庄发展规划、基层党建和人才发展专项规划;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等,以规范组织生活为着力点,动员组织全县机关干部,制定个人“为民办实事计划清单”1988份,深入村(社区)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

 

动态监管,强化作用发挥

建立机制,凝聚服务合力。建立年初“把脉会诊”机制。人才服务团通过深入田间地头、走村入户、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摸清挂包村(社区)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指导村(社区)制定发展规划;

 

建立时时“远程问诊”机制;充分利用电话、微信等通信手段,建立常态化沟通渠道,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建立季度“跟踪问诊”机制,每个团队及结对服务人才每季度至少深入服务村(社区)1次,跟踪掌握发展规划执行情况及现场回应解决实际困难等。

 

多方捆绑,促进服务成效。“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启动后,为防止联系服务走形式、走过场,宜良县构建了“县委组织部+乡镇+村(社区)”的三级督促督查体系,县委组织部定期不定期督导专家人才到岗开展工作情况,各村(社区)做好专家人才每次的帮扶记录,乡镇(街道)加强联系和保障,选派单位提供支持与帮助,确保工作稳定有效推进;

 

对表现优秀、贡献突出、基层反映好的专家人才,在各类人才计划评选、人才项目申报、职称评聘、评先评优、选拔任用等工作中优先倾斜考虑,对工作不在状态、服务不到位的人才采取约谈、通报、召回等处理。

 

(宜良县委组织部 供稿)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更多新的招聘、考试信息
关注微信公众号:yn2553
或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