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推进队伍教育整顿,刑侦总队聚焦队伍政治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问题短板,借力“三学四练”机制,点面结合、立体推动,着力锻造铁军。
制定《刑侦总队第一议题学习制度》,明确总队理论学习教育工作指引,列出学习计划表,细化目标要求、学习内容和具体措施,压实总支班子成员和各支部书记“一岗双责”;
利用理论学习“每周一学”、“每周一考”、应知应会知识竞赛等形式,组织党员民警集中听书读书、观看学习教育资料片、举办学习教育交流分享会,切实提高学习教育的参与率和覆盖率;坚持跟踪督学,每月一检查一提醒一通报支部学习教育情况,让理论学习成为民警“习惯”。设立总队“党史微讲堂”,通过邀请专家授课、收看党史资料片、领导领学原著原文等形式,引导、推动民警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培养民警筑忠诚、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的行动自觉。
目前,已组织“党史微讲堂”3期,“理论微党课”6期,学习教育交流分享会4期,让理论学习持续内化于心。充分发挥学习强国APP线上学习优势,引导广大党员民警听红色经典歌曲、看党史纪录影片、读重要党史文献,通过学习强国学习积分每周一通报、积分达标考核,督促广大党员民警比学赶超;
建立支部工作群、民警家属廉政群和常态个人心得交流研讨,适时推送学习教育文章,积极营造良好学习氛围,让理论学习“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在省厅选建张绍清专家工作室,以此为辐射,推荐、评审、优选了一批成长于基层,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实战专家命名授牌省级实战专家工作室,明确职责任务,以师傅带徒弟模式为基层骨干培养提供支撑;围绕数据实战、平台追逃、DNA分析应用、图像侦查应用、现场物证提取、数据处理应用及关联分析等刑侦核心业务建立了20余门活页教材,为业务骨干及教官实战训练提供前沿理念及技战法;坚持实战导向,着力创建“一线培育”模式,在厅刑侦总队建设了DNA、理化、痕迹、指纹、图侦5大随岗训练点,依托全省8个专家工作室,建立业务骨干、教官随岗实训点,先后组织随岗实训班4期17批次,培训骨干、教官200余人;开办《大讲堂》《刑侦小课堂》,采取请进来、点面结合方式,解决“面上”新知识全员学习,“点上”小切口问题释疑,全面提升能力素质和现实战斗力。补齐智慧刑侦短板,与网安、科信等部门和厦门美亚公司等企业对接配合,建成分光数据比对模型,健全完善数据推送机制及预警处置流程,网上培训民警及社区管理员2000余人,助力电诈劝阻及宣传防范;研发跨境高危人员基础数据采集系统,全面开展上线运行培训,全力提升跨境违法犯罪人员管控能力;着力破解声纹采集“能力不强”问题,整合全省88名具备声纹采集基础的民警,设立22个采集点,采取边采边训、“一技一强化”模式,会同相关省市“5·10”专案驻点审查工作组力量,在实现涉诈重点人员声纹信息应采尽采的同时,持续开展涉诈重点人员声纹采集和比对应用培训,为全国11个省区提供声纹样本,比中多名犯罪嫌疑人,实现了电诈案件声纹战果零的突破。将人才培养储备放在推动刑侦工作持续发展第一位,以刑事技术机构“四项评定”、资质认定管理人员、内审员、评审员队伍培训以及全省刑事技术机构及民警验证和职称、任职资格考试为抓手,大力培养有技能、懂管理、会智能的复合型刑事技术人才队伍,全省入选公安部刑事技术特长专家库15人、入选公安部相关专业人才库6人、入选公安部青年人才库26人;以技术创新和科研交流为牵引,依托毒品检验和禁毒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昆明医科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和警官学院警务硕士培养基地、刑事技术“双十计划”攻关创新大赛等平台,完成了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获得了多项技术奖励和发明专利,锻炼了一批刑事技术科研人才。全面落实“有求必应,有案必接”要求,为基层提供大要案(事)件和疑难案件技术支援,将“训练场搬到案发现场”,以案释疑、以战代训,开展案件现场实操训练;持续组织指纹、人像、足迹、DNA等刑事技术会战,强力支撑命案攻坚、“团圆行动”等专项行动,工作得到公安部五局的通报肯定和军号副省长的批示表扬;围绕公安中心工作,先后组织开展“云南省公安机关首届警犬搜爆实战大练兵比武活动”、“云南省公安机关首届公安刑事技术职业技能大赛暨实战大练兵比武”,不断锤炼火灾调查“硬实力”和协作侦办“真功夫”,打造实景、实装、实训和真火、真人、真事练兵现场,以演代训、以训促干,在全国首次消防刑侦火灾调查联合演练比武中喜拔头筹,荣获团体第一名,刑侦总队技术处也因成绩突出,获评2021年“全国公安机关实战大练兵先进集体”。

点击下方名片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