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系列短视频 《口述云南·生态篇》上线 】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亮相首集
时间:2021-10-09 09:11 来源:未知 微信公众号:yn2553 QQ公众号:800061629
近期
由COP15云南省筹备办
中共云南省委网信办
云南省广播电视局
指导
云南广播电视台
共青团云南省委
联合出品的
10集系列短视频
《口述云南·生态篇》
重磅推出
展示云南生态文明建设
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所取得的成就
《口述云南·生态篇》
系列短视频
辗转云南的昆明、西双版纳、怒江、
迪庆、普洱、德宏、昭通、玉溪、
大理、文山等州市拍摄
采访了多位
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
用真实、生动、传神、感人的讲述
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
讲好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故事
生动展现云南生物多样性之美
第一集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建立》
(视频)
1959年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成立
直属于中国科学院
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演化
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领域的
综合性研究机构
花红洞园区旧照(左)茨坝新园区(右)
(点击查看大图)
在滇金丝猴研究保护方面,自上世纪80年代起,率先开展了滇金丝猴的监测、迁地保护和人工驯养繁殖研究,目前已成功繁殖出子三代,保有目前最大的滇金丝猴人工繁育种群。
在绿孔雀研究保护方面,联合林业主管部门、社会组织、动物保育机构等,推进保种增量、人工繁殖、社区共建科学管护,目前,绿孔雀野生种群约555-600只,稳中有升,经过基因组鉴定的纯种人工种群初步形成并成功繁育孵化子一代。
亚洲象研究保护方面,联合林业主管部门建立人工、无人机及红外相机阵列构成的复合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平台,充分掌握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分布和栖息地现状,为科学开展亚洲象及其栖息地保护和恢复、建立亚洲象种群监测及预警体系等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在黑颈鹤研究保护方面,围绕物种的分布、种群动态、迁徙、行为与保护等,开展系列研究,厘清世界上黑颈鹤的分布和种群动态。其种群数量显著增加,从1996年的约5600-6000只,增长到2020年的1.6万余只。2020年7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黑颈鹤从受胁物种名录中移除,濒危等级由“易危(VU)”调整为“近危(NT)”
生物多样性
不是追求的目标
是自然的本质
END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更多新的招聘、考试信息
关注微信公众号:yn2553
或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