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云南省发改委: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可收取课后服务费
时间:2021-09-23 09:28 来源:未知 微信公众号:yn2553 QQ公众号:800061629
日前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关于云南省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
收费政策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新闻链接:《教育“双减”!云南多所学校实行“5+2”课后服务,收费拟不超过400元!》
征求意见稿指出,由学校自行提供的课后服务收费按照服务性收费进行管理,收费标准由各州(市)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教育等部门根据教师工资水平、财政投入、家长可承受能力等,按照成本补偿和非营利原则合理制定,报当地人民政府审定后执行。为减轻学生家长负担,课后服务收费每生每学期不超过 400 元。
同时,学校要制定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减免课后服务收费的政策。对城乡低收入群体义务教育阶段子女要免收课后服务费。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收取课后服务费。
在8月26日—9月1日为期一周的公开征求意见期间,省发改委通过邮箱、电话、传真共收到34条意见建议,其中涉及收费事项25条,采纳12条,部分采纳4条,未采纳9条。
对于这类型的建议,省发改委予以采纳,并在正式通知中删除了“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收取课后服务费的规定”,同时明确,农村地区收费问题由各地制定具体收费标准时根据财政补助等情况综合考虑。
建议课后服务收费200元,如果所收费用全用于支付辅导老师课后补偿费,此费用不算低。虽然规定不超过400,但是如果选了300,400的话,对于多孩家庭和低收入家庭也是比较大的支出。杭州等地都已经确认了300元的收费。而且这只是试用性,以后如果有上涨的趋势也有足够的上涨空间。
对于收费标准方面的建议,省发改委并未采纳。其理由依据是:最高收费标准是由省教育部门根据全省教师平均绩效工资水平测算,并充分考虑了成本、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
涉及课后服务内容、时间、财政经费保障等其他部门事项,将移交省级有关部门在制定有关政策时研究。
据了解,云南省内各中小学的课后服务基本上都是分为两个时段,根据学校的不同情况,采取"一校一策",学生自愿参与。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润城学校小学部课后服务从下午4点到6点,实行“1+X”模式,第第一时段“1”是作业辅导,第二时段“X”是兴趣活动;云南师范大学附属昆明湖小学课后服务时间是下午4点到5点30分,分为特色兴趣班和托管辅导;明通小学的课后服务为下午3点35分到5点35分,分为两节课,每节课40分钟,课间休息15分钟;文林小学的课后服务从下午3点40持续到5点30分。
昆明明通小学孩子们正在学习射箭。李嘉娴 摄
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学校更加重视课堂教学质量和课程改革质量,推动日常教学回归学校,回归课堂,提高课堂教学对孩子们的吸引力,提升孩子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严格要求各学科的老师按照课程标准实施教学,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提高教学难度、加快教学进度。同时,学校鼓励和要求老师改进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另外,全面加强选修课、学生社团的假设,以更多的校园活动,更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
一些家长认为,学校延长了放学时间,学生得以更好地回归校园,走进运动场,参加兴趣班,孩子们的课后生活则更丰富了,家长变得从容了,新学期在不少学校门口,放学后接学生的年轻父母也逐渐多了起来。
昆明明通小学孩子们正在学习茶艺。李嘉娴 摄
今年1至4月,教育部先后印发5个专门通知,分别对中小学生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管理作出规定。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五项管理”是“双减”工作的一项具体抓手,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重要举措。
新学年开启,昆明各所小学都陆续调整了作息时间,学校早上第一节课上课时间有所推迟,孩子们的到校时间也推迟了。
如五华区武成小学教育集团人民路校区早上第一节课时间调整为8:30—9:10;五华区文林小学8:20—8:50为大课间活动,第一节课时间为8:50—9:30;盘龙区东庄小学师生入校时间为8:20前,第一节课上课时间为8:30,为解决部分家长上班远、确需提前送孩子入校的情况,该校7:40准时开启校门。
对于课后服务工作,近年来云南各地学校也在积极探索。
如昆明市五华区公办小学从2018年3月开始启动课后服务工作,各所学校以校内师资力量为主,优质校外培训机构作为补充,开展“三点半课堂”。从2019年秋季学期起,昆明主城各区小学全面开展课后服务;到2020年秋季学期,昆明市所有小学开展课后服务,公、民办小学同步执行。昆明多所小学开设了内容丰富的特色课程,解决“三点半”难题,为孩子、家长减负。
昆明明通小学孩子们正在学习中国鼓。李嘉娴 摄
“双减”政策在这个新学期全面落地
学生、家长、老师的生活都发生了一些改变
但所有改变都是为了
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
一直以来推行的“减负”宗旨并没有改变
“双减”政策实行以来
(综合自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网、
春城晚报、人民网等)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更多新的招聘、考试信息
关注微信公众号:yn2553
或长按二维码关注
上一篇上一篇:主要领导带队、现场检查26矿、远程监察23矿——云南煤监力保煤矿平安过中秋
下一篇下一篇:【行摄云南】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