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幸福是什么?请听昆明的回答...
时间:2021-09-23 09:23 来源:未知 微信公众号:yn2553 QQ公众号:800061629
细看春城大地,绘满幸福底色
圆梦小康生活美
教育医疗得民心
社会保障幸福满
增强民生福祉 共享发展成果
记者手记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而在寻甸县,建档立卡户李国先自从3年前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后,便多了个“健康管家”。过去,有个头疼脑热,因害怕奔波劳累,他能捱就捱、能忍就忍。现在,只要一个电话,家庭医生就会上门问诊,指导他做好疾病预防。
市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昆明市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为行动指南,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标准,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同时,优先发展教育,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因地势较高,小牛厂村一直面临饮水、灌溉困难的问题,这也限制了村里的发展。2018年,800多万元的水利设施帮助小牛厂村解决了这一难题,同年,村里也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在政府的帮助下,小牛厂村引进了3家企业统一管理水果种植产业,玉米、美国红桃、软籽石榴、猕猴桃已成为小牛厂村主要的经济支柱。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自愿种植等形式,带动周边农户参与水果种植“产、运、销”全过程。如今,小牛厂村年总收入达757万元,是2013年以前的3.6倍。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5年来,昆明市贫困人口数量全部清零,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40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9.58万户35.05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后,脱贫地区、民族地区产业发展欣欣向荣,全市6个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实验区结合本地条件和优势,探索具有各自特点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泡一壶茶、暖一杯酒,闲看花开、静听鸟鸣,在富民半山中体验诗词里的闲情逸致;或是去稻田里插秧、竹林里挖笋、荷塘里采莲、森林里纵马扬鞭,阳光下挥洒汗水,尝尝地道的农家饭。这样的“静谧田园”成了昆明市民的休闲打卡点,还让富民的许多村成了富裕村。
2019年,富民永定街道南营村委会石桥村被确立为6个昆明市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创新实验区之一。以“村党总支+村民入股+政府投入+公司运营”的模式打造南西桥生态休闲园。从“空壳村”到百万元村,平均每个月都有10万人次前来游玩观光,南营村村民年收入翻了几番,日子比以前好过许多。
呈贡区的教育发展不是个例。官渡区北京八十学校、西山区芳草地国际学校……一所所名校带来的优质教育资源,正让更多的家长和学生受益。
昆明市通过大力实施名师、名校、名校长“三名”工程,累计引进清华附中等23所省外名校来昆明合作办学或举办学校31所,累计引进名师287名、名校长32名。在外引的基础上坚持内培,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本地名校举办、领办或托管分校155所,新增、拓展优质学位25万余个。
2019年至今,昆明市第一中学、昆明市第三中学、昆明市外国语学校、昆明市中华小学等7个教育集团成立,五华等县(市)区相继成立了武成小学、春城小学、红旗小学等教育集团。截至去年底,全市已经成立18个教育集团,充分发挥示范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引领作用。集团化办学的试点先行,意味着昆明基础教育改革迈出了崭新的一步。
“我们要去孔艳琼家,去产后随访,准备一下我们就出发。”五华区西翥街道厂口村村民朵有成的妻子孔艳琼顺产了一个男婴,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儿童和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的要求,卫生院的徐医生带着家庭医生团队到朵有成家随访。如今,像朵有成、李国先一样拥有家庭医生的市民不在少数。
为充分调动和发挥乡村医生的作用,昆明市将医疗服务工作重心前移到户,组建了由全科医生、公卫人员、村医组成的服务团队,为签约居民提供连续动态的健康管理,积极引导广大民众主动参与健康问题早排查、早预防、早治疗,有效改变了群众“重治轻防”的观念。
昆明市疾控中心急传科疾病控制主管医师吴俊在疾控部门工作已经有20多年,在他印象中,过去每年大半的时间都在四处奔波。从昆明坐客车到各个县区,又辗转到乡镇,向村民宣传接种知识,寻找适龄儿童喂服脊灰糖丸、接种疫苗。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与进步,昆明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近10年,全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发病率连续4年持续下降,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疾病预防工作已从之前的以传染病控制为主,向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管理转变。
同时,启动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和疾控机构核心能力提升工程,全市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总数达到6家,昆明市成为全国首个实现艾滋病防控“三个90%”目标的省会城市,全市一级以上综合医院全部向老年人开通绿色就医通道。
在待遇不断提高的同时,过去5年,昆明市还开展了社会保障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社会保险全民参保登记工作,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以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户籍限制为契机,以私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推进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扩面;工伤保险将建筑业按项目参保成果扩展到交通运输、水利等工程建设领域,以工程建设项目参保全覆盖带动工程领域从业人员参保全覆盖。
昆明市始终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纾民困、解民忧、惠民事,暖民心,民政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兜底”作用更加彰显。
综合构建和完善城乡低保、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特困供养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织密编牢民生安全网,全面建立城乡社会救助的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社会救助资金筹集机制、临时价格补贴联运机制等,实现动态管理下应保尽保。不断强化托底保障,为城乡特困对象提供基本生活、照料护理、疾病治疗和殡葬服务等保障,统筹城乡特困供养救助,健全管理体制,实现城乡一体化。此外,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康养融合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养老、儿童、精神卫生等各类服务机构实现零病例、零感染的疫情防控目标。婚姻登记、殡葬服务场所、救助机构在确保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有序开展服务,共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孤儿临时价格补贴资金8544.66万元,惠及123.51万人次。
而在昆明主城区,退休人员养老金已实现“17连涨”,企业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达3177元,同时连续5年同步调整提高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工伤保险待遇不断提高。
特别是去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昆明市抓住时机有序做好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齐抓并进,出台政策措施大力支持企业发展,点对点严格防控生产一线疫情,降低裁员率保证岗位稳定,扶贫企业抓时令春耕播种……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保民生、稳民心。
这5年,昆明市把民生福祉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一张工资单、一份医疗保险、一封录取通知书,群众的幸福感就是这么简简单单又实实在在。

更多新的招聘、考试信息
关注微信公众号:yn2553
或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