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日,楚雄州消防救援支队武定大队在环州大村彝族文化保护区举行消防基础器材配发仪式,集中为环州大村彝族文化保护区配发600具灭火器、320米水带、8把直流水枪。标志着武定县“四名一文一传”三大行动及“消防守护”计划取得阶段性成效。
今年以来,武定县消防救援大队严格执行总队“消防守护”计划安排部署,持续深化“四名一文一传”场所隐患围剿、达标创建、能力提升三大行动,将消防工作纳入全县乡村振兴战略计划,大力推动农村消防工作提档升级。经多方协调、积极筹措,结合环洲大村实际,配发一批消防基础器材,全面提升环州大村彝族文化保护区火灾防控和灭火救援能力。
器材配发仪式结束后,消防指战员专门组织环州大村村委会负责人、“一委一办三员”进行了初期火灾扑救及出水灭火培训演练。

下一步,武定县消防救援大队将全面贯彻支队“搭车借力融入发展”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强与地方行业部门的对接联系,深度融入全县发展大局和重大战略布局,大力推动彝族保护区住宅内老旧电线改造,搭车借力组建36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微型消防站,推动农村消防工作再上新台阶。链接:环州大村是武定县最大的彝族村落,历史悠久。据考证和记载,远在南宋中叶(南诏大理国时期),这里就居住着彝族先民。环州地方志准确记载,环州的鼎盛时期是清朝的康熙年代,也就是土司第五代李宗唐时期。李宗唐袭任后,将衙门迁至环州村,发动村民,重建了环州大城、小城,并按照“基低古”(昆明城)圆通山的式样,新建了城北半坡之上的“转塘”游览胜地,还在大城、小城之间修建了一处占地约五亩的池塘(彝称黑模)以供其休闲之游。由于环州大村历史悠久、彝族文化氛围深厚,里面土司府(已改建为环州小学)的大门和照壁成为环州土司文化的代表性建筑。根据《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2019年省文旅厅批准在环州大村实施彝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进行保护。
来源:武定消防
作者:许银超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更多新的招聘、考试信息
关注微信公众号:yn2553
或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