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党建“四点一线”引领“四心人社”建设--昭通市人社局创建“模范机关”纪实

时间:2021-09-02 13:41 来源:未知 微信公众号:yn2553 QQ公众号:800061629

 

 

请点击观看视频

 

 

 

今年以来,昭通市人社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人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对昭通“三个定位”“四篇文章”要求,扎实开展“寻标、对标、达标、创标”活动,坚持“党建引领,服务中心”这条主线,以政治过硬为基础点、贴心服务为着力点、为民办事为落脚点、清正廉洁为保障点“四点一线”党建模式,建设红心、暖心、民心、清心“四心”人社,着力创建模范机关。

 

以政治过硬为基础点,建设“红心”人社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市人社局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通过抓实学习、锻造队伍、建强支部,不断提升干部职工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抓实理论学习。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学习的首要内容,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严格落实好第一议题制度,建立“每天学习一小时、每周推出一金句、每月通读一本书、每季度撰写一心得、每年前进一大步”的“五个一”学习制度,坚持党组中心组示范学、党支部跟进学、组织党员培训全员学,坚持“领学原著+研讨交流+小结点评+分析总结”四个学习步骤,通过政治理论学习,不断增强人社干部适应新要求、新形势的能力水平。

 

锻造人社铁军。以党建引领省级文明单位创建,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党员结对联系非党干部制度、开展“五好科室”“十佳岗位能手”“人社服务标兵”评选活动,激励干部担当有为,全面提升干部职工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今年,荣获云南省人社系统窗口服务“技能练兵比武”一等奖。

 

建强支部堡垒。坚持一盘棋推进党建发展系统化、全方位推进支部建设标准化、多维度推进党务工作精细化、立体式推进支部党建品牌化“四化”融合建强支部堡垒。就业支部被评为“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社保支部被评为“市级规范化建设示范支部”。 

以贴心服务为着力点,建设“暖心”人社

坚持人社党建再升温,人社服务暖民心,努力开好政务服务“连心门”,搭好志愿服务“爱心桥”,建强政策法规“宣传队”,让企业放心、群众舒心。

 

开好政务服务“连心门”。积极融入“滇东北开发开放新高地”,优化人社领域营商环境,持续发力抓党建促改革,认真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将人社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窗口办理,在窗口服务经办能力、经办范围、线上经办做加法,申报资料、见面经办做减法,经办效率做乘法,排队等候做除法的“三加两减一乘一除”,扎实推进“人社服务快办行动”和“一门一网一次”改革,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被人社部指定为人社服务快办行动部级联系点,两年来累计办理业务2.74万件。

 

搭好志愿服务“爱心桥”。严格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创文、创卫”决策部署,以“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活动为契机,党支部、工会、团支部、妇委会共同发力,常态化开展人社志愿服务活动,今年以来,开展爱国卫生、交通劝导、爱心送考、上门认证、走访慰问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00余次。

 

建好政策法规“宣传队”。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坚持领导干部讲理论,业务骨干讲政策,扎实开展人社政策法规“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送政策、送服务、送岗位”的“五进三送”活动,让广大群众对人社民生政策做到了“应知尽知、应享尽享”。

以为民办事为落脚点,建设“民心”人社

始终牢记服务民生、保障民生的初心使命,把学史力行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科学寻标、精准对标、限时达标、奋力创标”为抓手,实现党建业务“双提升”,党心民心“双凝聚”。

 

“就业红娘”保民生。立足“努力成为脱贫致富示范区”的定位,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为目标,做优做实“人力资源开发大文章”,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建实“两站一社一队伍”构建了“内外联动、区域协作、互融共进”的“就业红娘”党建品牌,即:依托驻外党工委建立驻外人力资源服务站,在乡镇、易迁安置区(点)建立就业创业服务站、在村级建立劳务经济合作社(公司)、在每个行政村选聘1至2名党员或大学生为村级就业信息员,提供岗位推送、政策宣传、跟踪稳岗、就业培训等全方位、全覆盖的网格化就业服务。在去年取得“五个全省第一”成绩的基础上,今年,提前实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易迁劳动力转移就业、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省外转移就业不少于2020年的“四个不少于”目标。

 

“服务驿站”便民利。建立“党员流动服务驿站”“党员线上服务驿站”“党员便民服务驿站”,实行党员挂钩企业、联系群众制度,扎实开展参保扩面行动,全局党员干部1522人次到企业、到社区、到工地、到车间、到易地搬迁安置区,开展社会保险政策宣传、上门认定、现场办理参保等工作,不断完善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截至目前,全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总人数达到384.25万人次,征收保费20.85亿元,存量78.05亿元。

 

“利剑护薪”解民忧。建立主要领导总体负责、党组成员包企挂县制度,成立党员宣传队、党员值守队、党员突击队三支队伍,重点把握“源头预防、隐患排查、欠薪追缴”三个关键,联合住建、交运、水利等部门,开展根治欠薪“联合接访”行动,现场核实情况、现场协调处理,及时监察执法、及时处置欠薪诉求,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今年以来,共办理各类欠薪案件3490件,帮助29252名农民工追回拖欠工资56858万元。

以清正廉洁为保障点,建设“清心”人社

市人社局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原则,突出思想引领、健全制度、强化监督“三个导向”,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常打思想“免疫针”。“三个常态化”筑牢干部职工拒腐防变思想堤坝。把党纪国法纳入文明讲堂、“三会一课”学习,干部职工学纪学法常态化。定期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加强人社领域违纪违法案例警示通报,做到警示教育常态化。实行“日常谈、月必谈、年覆盖”常态化谈心谈话制度,对干部职工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教育、校正偏差。

 

筑牢制度“防火墙”。积极构建风险排查、健全制度、跟踪督促“三位一体”防控体系。紧盯就业补助资金监管、社保基金安全运行、人事考试、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廉政风险隐患排查。根据排查的问题分级分类建立风险隐患台账,建立健全相关风险防控机制,切实用制度管人管事,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全力抓好跟踪督促落实,确保制度成为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切实筑牢不能腐的藩篱。

 

念好监督“紧箍咒”。按照“工作部署到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的原则,加强“三级联动”提升监督质效,市纪委市监委驻局纪检监察组对党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干部人事任用、职称评审等“三重一大”事项进行全程监督;建立机关纪委定期巡查机制,每季度对局属科室(单位)作风建设、内控制度执行、工作推进情况等问题进行重点监督;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加强对党员日常行为、工作作风等的监督,推动执纪监督严在经常、抓在日常。

 


来源:昭通市人社局机关党委、信息中心

视频制作:赵连杰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更多新的招聘、考试信息
关注微信公众号:yn2553
或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