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新华社客户端聚焦楚雄姚安草海村:小小山村 九个民族安居乐业
时间:2021-09-01 14:45 来源:未知 微信公众号:yn2553 QQ公众号:800061629
姚安县光禄镇草海村
是2003年7.21和10.16两次大地震以后
州政府为大姚、姚安两个县
13个乡镇的重灾户统一建设的安置点
村内居住着汉族、彝族、苗族、壮族
白族、土家族、哈尼族
傣族、傈僳族9个民族的群众
9个民族,44个姓氏
来自两县13个乡镇64个村的2000余人
搬迁到同一个村
姚安县光禄镇草海村党总支书记 村委会主任 杨有光
如何让搬迁群众和睦相处,成了摆在两委班子面前的头等大事。
姚安县光禄镇草海村党总支书记 村委会主任 杨有光
我们就建立了一个好制度,每个党支部的支部书记,每个季度每个月,必须领着你们的党员,为群众做一件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要求小组长每个月1号必须开一次户长会,主题就是感党恩跟党走,用这些方法来凝聚(人心)。
通过党支部带领党员带头做好事,不仅暖了民心,也改善了干群关系,但如何才能把各民族更好的团结起来,积极为家乡的建设出谋划策,通过商议,草海村设立了民族议事制度,并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投资10多万元建设了民族议事厅。
姚安县光禄镇草海村党总支书记 村委会主任 杨有光
民族团结的问题解决了,但没有增收致富的产业,搬迁群众三天两头的往老家跑,为了解决“能发展”的问题,经过民族议事,大家一致认为,姚安坝子牧草丰富,从山区搬来的彝族群众又有养殖经验,于是,在村党总支的动员下,10户有养殖经验的党员带头养殖肉牛。
草海村通过采取“村干部+党员”带头养、“合作社+协会”指导养、“规模化+散户”互助养模式,大力发展特色肉牛养殖,各民族之间也团结互助,彝族群众将自己积累的养殖经验无偿分享给其他各民族,而汉族群众则将自己在养殖过程中摸索出的品种改良、疾病预防等经验无偿提供给其他各民族,通过各民族互帮互助、共同发展,实现了共同富裕。
姚安县光禄镇草海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有光
人均收入也好,村庄面貌也好,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了,通过民族团结工作的开展,我们搬来了这17年,没有发生一起民族纠纷斗殴,没有发生一起越级上访 。
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吴维东,宋凯文
编辑/李梅
楚雄州广播电视台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才搬来的时候,由于各种民族的特点不同,文化层次也不同,民族宗教不同,所以导致一个民族不和另一个民族说话,一个民族不和另外一个民族吃饭,跳脚跳不拢 ,吃饭吃不拢,玩也玩不拢 。
每逢群众各种民族有纠纷,我们的九种民族代表就来这里议事,问计于民,解决我们民族与民族之间,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给我们九种民族团结架起了一座桥梁 。

更多新的招聘、考试信息
关注微信公众号:yn2553
或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