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神山观云海踏歌舞寻宝石,羊街值得一游

时间:2021-08-26 17:02 来源:未知 微信公众号:yn2553 QQ公众号:800061629

 

 

 

元江羊街

游神山、观云海、踏歌舞、寻宝石

 

羊街云海  杨正吉  摄

 

“游神山,观云海,赏歌舞,寻宝石”

是无数人心目中憧憬的旅行

城市里的人们

到什么地方去寻找一个

如诗如梦、美丽迷人的地方?

 

元江县羊街乡

就是一个不错的好地方

 

 

神山文化

阿波里大山和观音山

 

 

 

 

 

阿波里大山是元江全县的第一高峰。这里原始森林、混交林覆盖,是清水河、南昏河的发源地。据哈尼族古老的传说,太阳和月亮的妹妹阿色生下阿郎、阿昂和伢里三个儿子,后来三弟兄死后埋在这里,成了三座大坟山,故而统称阿波里大山。

 

元江羊街观音山  李林  摄

 

观音山,主峰位于羊街乡西南3公里处,与乡政府驻地毗邻,海拔2358米,是一座陡峭的孤峰。南面为裸露岩石,间隙有灌木丛,岩下有数十个奇形怪石,峰顶视野开阔,可目极东南百里,北可攀登,峰顶有中草药草乌等。孤峰独立,似笔插天,有“一峰屹立万峰低”之气概,是哀牢山余脉之间的一大奇观。

 

从哈尼族的传说和史料记载来看,元江哈尼族先民落籍元江后,在阿波仰者的带领下,大家一起建盖住房、开垦田地、开挖沟渠,经过一段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过上了六畜兴旺、人丁发达、五谷丰登的甜美日子,元江坝成了哈尼族幸福美满的乐园。迁徙途中阿波仰者历尽艰辛,经受了若干挫折,几度几乎丧命,终于在天神、各种动植物的帮助下在滇南地区扎住根,安寨定居,繁衍子孙。阿波仰者是哈尼族心目中尊崇的英雄,其过世后,变成一座酷似猿人的大山,高高矗立在红河岸边,守护着家园,守护着子子孙孙,庇护着他们幸福吉祥。这座山就在元江县羊街乡境内,被当地人尊称为“观音山”,又被形象地称之为哈尼始祖。如今,哈尼迁徙史诗《阿波仰者》至今还流传在元江、墨江、红河、绿春等地。

 

云海梯田文化

哀牢奇观

 

 

 

 

越过元江河谷

翻过山路十八弯

梯田人家  李林  摄

 

走进羊街乡哈尼山寨,映入眼帘的便是自古以来由“哈尼人”造就的“缠绕山顶、逶迤山脚、宛如彩练、直奔云天”梦幻般的梯田。

 

哈尼梯田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羊街哈尼族开垦的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石隙也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百上千亩。

 

冬春二季,瞭望四野,一片白茫茫云海展现。唯见波涛滚滚,不闻浪有声,海中点缀着大小几个青翠山头,欲沉似浮,红日东升,五彩缤纷,海天地辉映,壮观难书,美景难言。登泰山观日出——无海,海上观日出——无山。这里山、海、梯田、山寨、凤尾竹俱全,与阳光同辉。

又现云海  罗君鹏  摄

 

四季的梯田有不同的美

时而生机盎然

时而欢快明艳,时而宁静脱俗

哈尼梯田带给世人的

是一个奇迹

 

它不仅是哈尼族

赖以生存的物质家园

也是向往和平与发展的人们

共有的精神家园

是构建和谐社会

需要继承和发扬的最宝贵民族文化遗产

 

棕扇舞文化

庄重肃穆,感情真挚

 

 

 

 

哈尼棕扇舞  yx6185  摄

 

哈尼族棕扇舞是元江哈尼族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传统民间舞蹈之一,流行于羊街乡、那诺乡哈尼族聚居地。

 

据当地有名的学者倪伟顺介绍,棕扇舞的起源与古老的狩猎采集生活和祭祀活动有关,从模仿狩猎中的禽兽飞跃奔跑和表现猎人凯旋归来的心情,到表现手拿棕扇驱鬼祭神的场景都有体现。

 

棕扇舞最初主要用于祭祀活动,舞姿不求统一,但每个动作均有象征性,男性模拟动物或鸟类,女性手持棕扇模拟白鹇鸟动作,各自起舞,表示对死者的尊敬和怀念,既庄重肃穆又感情真挚。随着社会的发展,棕扇舞逐渐淡化祭祀成分,发展为今天既可用于祭祀仪式更是自娱活动的舞蹈,不仅在祭祀、丧葬时歌舞,逢年过节、农事休闲时亦歌亦舞。

 

棕扇舞以铓、鼓、钹和唢呐等为伴奏乐器,道具由内装谷子、包谷、荞子、银链、铜币的一对竹筒及若干松枝组成,摆放在竹篾席上,棕扇为女子专用道具。舞蹈有一定技巧性,动作古朴、厚重、风趣,多用脚步颤动、起伏开跨及大小手臂的甩转,部分舞姿与岩画舞图相似。有“老熊洗脸”“猴子作揖”“猴子抱瓜”等36套72式动作,其形态逼真、舞姿优美、民族特征鲜明,有浓郁的地方风味。

 

节日文化

哈尼族独有的文化

 

 

 

 

 

羊街乡民族风情(习俗)源远流长,是本乡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闪光点。

 

以哈尼族(糯美、糯比两个支系)为代表的风情(习俗),诸如新米节、十月年等重大节庆活动及婚丧礼仪,名目繁多、异彩纷呈,充分地展现了民风淳朴、俗尚敦厚、团结和睦、友爱相亲的民族心理素质。

 

哈尼族的节庆大典,包括岁时节令年节和祭祀神灵大典两大类型。

 

岁时节令年节,哈尼语称为霍浩或霍浩丹欧。全民性的年节庆典有梅奢扎(新年)、浩奢扎(开秧门)、库扎扎(年中节)、策奢扎(新米节),梅奢扎是哈尼族的新年岁首。各地哈尼族五谷成熟的时令,随着居住地域地理环境和农作物品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与此相关的是不同地域哈尼族新年的节期略有前后之别,但大多在阴历十月期间,故统称十月年。欢度日月更替、喜庆五谷丰登、祭拜列祖列宗、期盼天神祖先赐福、表达顺达安康愿景,是哈尼族新年的本质所在。比如,在哈尼语中,梅奢扎的梅奢意为新年,扎意为欢度、辞旧迎新,梅奢扎译为汉语就是欢度新年,再如,嘎汤帕中的嘎汤意为万物、轨道,帕意为轮换或者更新,嘎汤帕合为万物更新、日月轮换。库扎扎又称奕库扎,是哈尼族历法用于标识岁时进入年中节点的节日,因节期在五月,所以译称为五月年。

 

祭祀神灵大典,哈尼语称为普夯昂夯,普夯为村落、村寨,昂夯为祭祀典礼,普夯昂夯合为村落公共祭典,包括昂玛展(寨神祭典)、朗参展(寨门神祭典)、峨督额(祭水祭典)、朗玛展(神山祭典)、秘主主(防火祭典)、绍陴展(圣地祭典)、普腊鼓(招寨魂)、嘎纱额(防疾祛灾祭典)8个祭神大典。其中,以昂玛展最为庄严、隆重、肃穆。昂玛展,又称昂玛托、普玛托、昂玛奥,因哈尼族聚居区域地域辽阔,节令存在很大差异,昂玛展的日期随之出现前后之别,农历冬月(十一月)第一个辰龙日、腊月(十二月)第一个丑牛日、正月第一个辰龙日或丑牛日,都有不同地区的哈尼族举行昂玛展祭典。

 

红宝石文化

红河谷上闪亮的明珠

 

 

 

 

元江红宝石

 

当前,中国境内发现的红蓝宝石有黑龙江、安徽、青海、海南、山东等地,但质量最好的红宝石则在元江。元江红宝石矿位于沙枯一带,目前储藏着国内最好的红宝石矿。元江红宝石颜色丰富,有血红色、深紫红色、紫红色、玫瑰红色、浅玫瑰红色、粉红色、橙红色、桃红色等,其中玫瑰红色和深紫红色较多,而粉红色和紫红色质地较佳,透明度较好。血红色红宝石粒度小,较少见。为此,元江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中国极品红宝石的故乡。

 

据资料显示,元江红宝石是中国近年来发现的最好的红宝石矿物,其储量超过了全国其他地区红宝石矿储量的总和。红宝石矿产是一个国家和地区财富的象征,它具有高档饰物和稳定硬通货币的双重意义,元江红宝石矿山的发现和开发利用,无疑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意义。

 

@来源:人文玉溪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更多新的招聘、考试信息
关注微信公众号:yn2553
或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