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救援队的库房。

昆明蓝天救援队集结待命。

众志成城抢险救灾。
离开河南已经20来天,王康似乎还能闻到卫辉城内涝水面上各种垃圾的臭味,也记得划船经过街道时一张张急切等待救援的面孔,还有离开郑州时不顾阻拦一定要送给他们几箱矿泉水的那位大哥。“当时,脑子里只有一句话,多一点,再救多一点的人。”这是昆明蓝天救援队队员王康的想法,也是所有参与“7·20”郑州特大暴雨灾害救援任务昆明蓝天救援队队员的共同信念。
这是一场昼夜不停跨越2000多公里的生死驰援,这是一次昆明蓝天救援队20名队员不顾危险的全力抢救。7月20日,河南中北部出现大暴雨,多地出现洪灾。7月24日,昆明蓝天救援队与西双版纳蓝天救援队联合成立云南蓝天救援队赶赴河南。连续奋战8天7夜,完成转运受灾群众和物资、消杀等任务,累计对新乡各任务点排查38万平方米,累计消杀防疫面积约92万平方米,让这抹“昆明蓝”为河南带去了温暖。
看到河南卫辉被水淹没的消息时,王康的心一下子被揪了起来,这里离王康的老家河南滑县仅50多公里。看着曾经熟悉的城市浸泡在了水里,王康说不出的难受,立刻联系同样是河南人的昆明蓝天救援队队长李幸福,想赶去河南救援。
7月24日,蓝天救援队收到了一封来自河南新乡卫辉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协助函。函文里请救援队带着救援人员、装备等前往卫辉参加抢险救援。“这次的特大暴雨前所未有,给当地造成巨大破坏。当地的救援力量已无法承担更多的救援任务,于是通过蓝天总部协调,向全国各省区市的蓝天救援队发出了协助函。”李幸福说。
向昆明市应急管理局汇报并得到批准和大力支持后,李幸福立刻组织队员和救援物资。昆明蓝天救援队的救援物资大多是自购,面对河南的特大灾情,王康担心救援装备不足,又自己花了1万多元买了船和船机。
7月24日晚,队伍集结完毕,装载着6艘救援皮筏艇、4套船机、气泵、发电机等救援物资的7辆车,行驶30多个小时后抵达河南。26日中午11点,第一辆车抵达河南。
卫辉的灾情比他们想象的要严重得多。整个城区被淹,水位还在不断上涨,全城断水、断电、断路,众多群众被困。各种救援力量在水上忙碌,一些车船快速驶过,带起的波浪有时能把救援艇打翻。
不仅身经百战的救援队员深深感到了大自然力量的恐怖,很多百姓也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水,再加上停水停电,即便被救下来了,他们也依然感到很紧张。王康和队员们把群众背上救援艇之后,都要用言语先安抚他们,告诉他们不要紧张、不要害怕。
到达卫辉市后,昆明蓝天救援队的队员开着救援艇进入城区内涝的重灾区。
王康和其他几名队员来到一个巷道内的老小区,还有很多人没来得及撤离。救援艇最多能搭载8人,于是由王康和队员许家涛负责接群众转移,其他几名队员则留在老小区劝说不愿离开的居民。
为了能再多载几个人,由王康驾驶,许家涛则用绳索绑住自己,牵引着救援艇向前移动。水中有很多不明物体,水浑浊看不清,许家涛都不记得被碰撞了多少次,到后面因为泡在水里太久已经没了感觉,只记得“快一点,再快一点”。
留在小区的几名队员也不轻松,小区的水位还在上升,浅点的地方没过膝盖,深的已经齐腰。小区附近的垃圾箱、公厕已经被淹没,水面变得很脏而且散发出恶臭。正在队员们忙着劝离群众时,突然有撤离出的救援队员告诉他们,水下发生漏电,已经有人触电受伤。而漏电点,距离昆明蓝天救援队队员不到50米。
此时,救援艇载着群众撤离,王康他们却还没有返回。“既然出不去,就在这里安抚群众和继续做好劝离工作,大家注意避让漏电点。”队员白景源拿着扩音喇叭沿着小区楼告诉居民水中有漏电点,让他们不要轻易外出,又一遍遍地劝说居民赶快撤离。
城区内涝水中情况复杂,又要确保船上群众安全,从小区撤离到登陆点,王康和许家涛用了一个半小时。返回路上,又在不停地撤离遇到的群众。新乡任务点转运受困群众115人——这是官方通报的云南蓝天救援队救援人数,然而,实际数量远超这个数。“救援现场根本不分队伍,看到人就救,这艘船救出来就马上转移到其他船上,然后又返回重灾区继续救援。”7个多小时的救援,数不清的救援电话,让王康的对讲机热到发烫。
而长时间在污水中浸泡,所有队员都长满了红疹,皮全都泡软了,有人因腹泻、感冒送医,有人中暑晕倒,甚至有的女队员正处在生理期。第二天一早,所有队员又全身心投入到了救援中。
7月28日,云南蓝天救援队接到前方指挥部命令,撤离新乡卫辉,前往郑州支援灾后防疫消杀。
3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队员们背负着几十公斤的弥雾机,全身穿戴着不透气的防护服。不一会儿,护目镜上就满是“雾气”,衣服里浸满了汗水。在这样的环境下,当天云南蓝天救援队完成了面积约16万多平方米的消杀工作。
这样的辛苦,当地老百姓看在了眼里。每消杀完一个村庄,村民都会出来欢送他们,给他们送吃的喝的。出门打出租车,司机看到他们身上蓝天救援队的衣服,立马收回挂着的二维码不愿意收费。在饭店吃饭,队员拼命塞钱给老板,老板却说什么也不要。队员方微还记得救援完一家人后,老人拉着他的手说:“我这辈子都会记得你们,都会感谢你们。”
队员们也在河南感受到了众志成城的力量。“救援现场没有人闲着,只要看到有群众撤离出来,大家都会上来帮忙。”方微记得,水上摩托、挖掘机、大型卡车……只要能下水救援的工具都被用于救援,现场所有人都投入到了这场“战斗”中。大家的这种拼搏精神也激励着队员们奋勇前行。
而没有来到现场的昆明蓝天救援队队员也没有休息,而是积极组织捐款捐物,继续坚守昆明,靠仅剩下的一艘艇就实施了3次水上救援。记者陈雯报道
这并不是昆明蓝天救援队第一次参与大型救援。从2014年成立至今,他们参与了西藏、雅安、广元、贵州、盈江、彝良等地自然灾害救援,还出国参加了缅甸、老挝、尼泊尔等国大型灾害的救援工作。作为一个涵盖生命救援、人道救助、灾害预防和减灾等领域的专业化人道救援机构,昆明蓝天救援队可以实现24小时免费救援接警、警情3分钟内响应、5分钟集结、1小时集结50名队员,可以全员全装备执行各类突发救援任务。
作为一支应急救援的民间辅助力量,昆明蓝天救援队始终把“去商业化,远离利益”作为核心理念,坚持免费救援、公益救援。救援的车辆、工具、装备都是自购,除了部分企业给予物资方面的支持之外,每次出任务产生的费用,都是队员们自费。
怕吗?没有人生来就是超人,队员庞晓艳甚至是一个怕水的人。但自从加入昆明蓝天救援队以来,她参加过多次水域搜索救援任务,在各类危险水域搜索、打捞、救援时却从未退缩。
为什么要加入呢?王康的经历最有说服力。“我有亲戚落水身亡,找人打捞尸体要3万元,求助昆明蓝天救援队后,他们不仅不要一分钱,连一顿饭都不吃。这件事一下子触动到我,我总觉得欠着蓝天救援队,只有成为他们一样的人才能还这份恩情。”如今,王康也成为旁人口中“很厉害的人,哪里有困难就有他的身影”,儿子更是认为“爸爸是超人”。
从最开始7个人、7把铁锹、1艘艇,到现在有正式队员115名,预备志愿者322名,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也让昆明蓝天救援队成为守护昆明的一股温暖力量。从医生、旅游从业者到个体工商户,职业不同,却有着同样一颗善良、勇敢、无私奉献的心。
从河南回来后,李幸福的心却还没有落下。“这次救援让我们看到自己还存在不足,昆明也有发生暴雨的时候,我们必须变得更加强大。”在昆明市组织的城市特大暴雨灾害情景推演中,李幸福分析了昆明蓝天救援队参与河南救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市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委员会组织了全市各相关单位参与并一起探索改进意见。李幸福相信,所有人一起努力让昆明应急能力增强,才能让“昆明蓝”下的这片土地如花灿烂。
来源:昆明日报
记者:陈雯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