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彝良县人社局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突出抓手,将党史学习中汲取的智慧与力量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办法,用“功”开展调查研究,用“心”提供优质服务,用“情”解决群众烦忧,组织30多名发界安置区易迁群众走进巴食川珍扶贫车间实地参观。

30多名易搬迁群众在企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扶贫车间全套流程,听取了企业工作人员详细介绍扶贫车间建设、运营模式、工人的报酬和待遇等情况。参观过程中,企业工作人员对易迁群众现场提出的疑问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解答。

通过实地听、实地走、实地看,易迁群众对扶贫车间的区位优势、配套设施和工作环境有了直观的认知。
“我们这里工作时间相对比较宽松灵活,可以照顾老人孩子,大家还可以利用空闲时间赚取一点生活费补贴家用。”随着工作人员的讲解,让还没参观完扶贫车间的杨太梅立即就报名参加。
“我老公在外面务工,家里还有一个70多岁的婆婆和2个小孩,想出去打工都脱不了身,现在能在家门口上班,实在太好了。”杨太梅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更加仔细聆听着工作人员的讲解。
就业近在家门口,致富何须走他乡。为做好后续扶持文章,让易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近年来,彝良县把扶贫车间建在易迁群众家门口,招聘周边的贫困户就近就业,扶贫车间带动更多劳动力创业就业,开辟群众增收致富新路径,解决了搬迁至发界安置区的220户易迁群众的就业问题,有效发挥了产业扶贫的推动作用,为贫困群众打造了致富“梦工厂”,让易迁群众有一技之长,在家门口就业,最终实现稳就业、稳脱贫。
来源:彝良县人社局
作者:王涛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