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生物多样性数字化百科图谱】被子植物·黄花绿绒蒿:“失踪”87年,数十年被错认,堪称最神

时间:2021-08-24 10:43 来源:未知 微信公众号:yn2553 QQ公众号:800061629

 

 

 

 

 


被子植物·黄花绿绒蒿

Meconopsis  georgei


黄花绿绒蒿,隶属被子植物,罂粟科,绿绒蒿属,特产于云南西北部,多生于流石滩之上,照片摄于碧罗雪山。

 

眼尖的小伙伴,看到这张照片一定很奇怪,这不是轮叶绿绒蒿吗?仔细看清楚了,其实除了花朵均为黄色外,两者外形差异很大。首先叶片明显不同,轮叶绿绒蒿的叶片具有绵毛,而黄花绿绒蒿则是刺感十足;另外花朵也大不相同,黄花绿绒蒿的花朵非常小,直径仅有三四厘米,而照片中的这朵轮叶绿绒蒿,花朵直径达15厘米左右,此外轮叶绿绒蒿花瓣多重,单花瓣更薄,雨水过后有种半透明感,而黄花绿绒蒿的花瓣为单层,且更有厚度感。

 

 

如果对绿绒蒿感兴趣的朋友,打开《中国植物志》电子版,搜索“黄花绿绒蒿”,那么在植物图片一栏中,你会发现,照片中的黄花绿绒蒿完全不是我们今天发布的物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这就不得不追溯到1931年7月,英国植物猎人G. Forrest在记录为维西富川山的地方,采集到一种绿绒蒿属的植物标本。后来,这枚植物标本被命名为“黄花绿绒蒿”,这也是黄花绿绒蒿的模式标本。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在采集完这次标本后,黄花绿绒蒿就神秘失踪了,再也没有专家学者采集到相似于模式标本的黄花绿绒蒿。于是,一些专家把采自于其他地区的标本误定为黄花绿绒蒿,这也就是为何网络上会出现那么多不同的黄花绿绒蒿照片。

 

2018年8月5日,摄影师范毅和北京师范大学植物学者魏来到碧罗雪山拍摄采集植物标本。“我们本来该从一个垭口下山了,刚好我就看到横切过去不远处还有一个垭口,之前没有去过那,我就跟魏老师说去那看看。”范毅回忆,当他们艰难地翻过垭口时,走在前面的他发现了几株滇西绿绒蒿,但他的目光完全被旁边一株从没见过的绿绒蒿吸引了,“我当时跟魏老师开玩笑,说这有一株黄花绿绒蒿。”

 

“魏老师刚开始还不相信,当他看到这株绿绒蒿时,立刻就趴在地上观察起来,真是又冷静又兴奋。”范毅说,当时魏来一边观察,一边通过手机和其他学者专家讨论起来,拍摄结束后,魏来采集了标本和分子材料。

 

随口开玩笑的范毅没有想到,这真是一株黄花绿绒蒿。魏来等学者研究发现,这株绿绒蒿材料与黄花绿绒蒿模式标本的核苷酸序列属于同源,证明就是黄花绿绒蒿本种。次年,魏来等人通过论文发表了这一发现。

 

时隔87年,黄花绿绒蒿终于重见天日。而当天下午3点17分,范毅用手机拍摄的这张照片,也极有可能是黄花绿绒蒿的第一张照片。

 


 

 

范毅,生态摄影师。连续4年获得国际花园摄影师年赛大奖,获2018首届中国生态摄影大赛野生动植物类一等奖。致力于拍摄中国西部尤其是云南境内的人文景观以及生物多样性之美。


 

 
 
  打开生物多样性宝库,让云南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云南!我们也热切期待您的参与,如果您在云南拍摄到了精彩的物种照片,欢迎投稿,一旦录用,稿费从优。

投稿方式:发送照片至邮箱66102017@qq.com,并留下作者联系方式。


最后

跟着小布回顾
上一期

 

“云南生物多样性数字化百科图谱”的

知识点吧

 

 

策划统筹:赵娟 连惠玲

文字整理:连惠玲

海报设计:郑弼尹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更多新的招聘、考试信息
关注微信公众号:yn2553
或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