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待见”到被“点赞”,看昆明乡村公厕“变形记”

时间:2021-08-24 09:15 来源:未知 微信公众号:yn2553 QQ公众号:800061629

 

 

 



“老袁,你对家里的厕所、村里的厕所满意吗?”
“太满意了。厕所本来是很私密的,但政府把这件事做进了大伙心里,解决了最根本的问题。我现在幸福感真的很高。”

 

以上是记者和拖布卡镇村民袁发清的对话

 

 


8月的东川区,35℃的地表温度“烤”验着城乡每一处“毛孔”。碧谷街道糯谷田社区的保洁员们手持消毒工具,对村里的公厕进行仔细清扫和消毒,并详细记录消毒时间、人员。

公厕不远处,就是老李的家。曾经想搬家的他,如今每天出门都要看一眼这个新“邻居”,不久前墙上画了画,过几天又挂上装饰,洗手液、消毒剂一应俱全,老李心中十分高兴:“天再热,也闻不到气味了。”

 

 


东川区碧谷街道糯谷田社区


 

“一块木板两块砖,三尺栅栏围四边。”冬天冷、夏天臭,捂鼻如厕曾是许多农村厕所的真实写照。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随着农村房屋更新换代,农村环境更加宜居,迫切需要一场“厕所革命”,来促进环境改善、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

拖布卡镇村民袁发清的小孙子在昆明上学,逢年过节是他最期待的时候,但那几年,家里的厕所成了他的“难言之隐”,孙子不愿回来的原因就是厕所。2018年,袁发清搬进了125平方米的新房,厨房、餐厅、厕所、卧室一应俱全。厕所的地面、墙体都贴上了瓷砖,装有坐便器、排气扇、排水管道,闻不到一点臭味,和城市居民家中的卫生间没有任何差异。

户厕问题得到解决,而公厕也亟待改善。先拆再建,糯谷田社区党总支书记舒音美回忆,挖机进来的那段时间,拆除不分白天黑夜,大家也非常支持,保洁人员轮班在岗,村里40个旱厕很快就拆完了。“由于家家户户都有厕所,村里的公厕就按规划来建设。”舒音美说。

“厕所革命”不仅让村落拥有美丽的外表,更实实在在地方便了当地村民,而这场革命也从乡村延伸到景区。

 



 

 


富民县国色岛国家高原云果示范区


格桑花和向日葵迎来盛放期,迫不及待一探花颜的游客在丛中拍照嬉闹,偶有灰顶白墙的吊脚小楼“藏”在其中,与这片景色融为一体,为大家解决“后顾之忧”。

据统计,仅2020年,富民县在国色岛、龙纳杨梅农庄、梦园花海、优牧品原、宝石洞景区、香山龙村乡村旅游点等旅游景点建成10座AAA级旅游厕所,有效解决了游客和群众如厕难、如厕不便的问题。

 



 

 

新厕所谁来管、怎么管

考验着建设者的智慧。

对农村而言

物质文明看厨房

精神文明看茅房

 

 


“院内干净、卧室干净、客厅干净、厨房干净、厕所干净、个人卫生干净和庭院整洁、卧室整洁、客厅整洁、厨房整洁”,在《李子沟村乡村振兴村民积分管理办法(试行)》中,厕所干净成了“积分点”之一,村里又根据村民积分情况,将积分和超市、各项帮扶政策结合起来。

 

 


安宁金方街道


公厕建设验收完工投入使用后,由村党总支书记担任公厕“所长”,同时制作公示牌,明确“所长”和保洁员的工作责任。

作为金方街道农村公厕的首位“所长”,杨冬梅负责公厕的全面管理、日常规范使用以及检查工作,每周检查次数不少于两次,确保公厕做到“七净、七有、三通、三无、二明”。“辖区厕所面貌焕然一新,极大改善了人居环境,之后还将持续加强对改厕工作的后期管理和维护,引导村民正确使用卫生户厕,促进村民健康意识的形成和健康生活方式的转变。”杨冬梅说。


 


据统计,截至去年底,昆明市共改建完成行政村所在地公厕323座,完成率99.38%。“厕所革命”不仅是一场事关农村生活和乡村文明的革命,更是形成农村新风貌、发展新产业的一个重要推手。在当地村民看来,村里的面貌有如此大的变化,相当程度上得益于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它的推进与完成,让乡村更美丽、更宜居,让村民生活更美好、更幸福。

 


 

 

 

 

<END>

感谢阅读
来源丨昆明日报
记者丨张星宇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更多新的招聘、考试信息
关注微信公众号:yn2553
或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