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最美银发志愿者丨老骥伏枥弘扬通海礼乐文明——通海县退休干部 钱曙光
时间:2021-08-23 14:11 来源:未知 微信公众号:yn2553 QQ公众号:800061629
钱曙光,于2010年9月从通海县国税局退休后,一直担任通海县离退休干部党工委西二街党总支副书记兼第六党支部书记。10年来,他始终守初心担使命,自觉学习增强党性,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促社会和谐、弘扬通海礼乐文明作贡献。
图|钱曙光教授葫芦丝
施善举扬文明社风
钱曙光登秀山锻炼身体,每到秀山白龙寺丝竹馆廊边小憩时便拿出随身携带的葫芦丝吹奏几曲,优美动听的丝竹之音引来了游客也引来了想拜师学艺的学生,从此开启了义务教授葫芦、巴乌的人生旅程。他用爱和音乐滋养学员们的心田,学员传授技艺、传递爱、弘扬礼乐文明,他的善举在通海县城大街小巷被群众津津乐道。
传授技艺,他不仅在城西公园、秀山白龙寺、西山公园义务教群众吹奏葫芦丝和巴乌,还到农村四街者湾大坝村、杨广小兴村开展教学。每次到农村授课都是下了公交车再步行到村子,无论遇家中有事还是刮风下雨,都总把教学时间放在第一,从未迟到和缺习过,小学员们都以他为榜样学会守时和懂得尊重。朴实的行动不仅受到了学员们的爱戴,更获得了村民们的尊敬和赞誉。为了方便学员学习,他把县城的教学点固定在城西公园,城西公园多次改造,公园样貌变了又变,唯一不变的是他和一群丝竹爱好者的身影和每天傍晚飘荡在公园里悠扬的乐音。至今学员已超过200名,其中年龄最小的8岁,最大的70多岁,有在校读书的中小学生、有放假回家的大学生、有外来打工的子弟,还有教师和公务员。遇到经济困难的学员他不仅赠送教材,还赠送乐器。他送给学员歌片5000多页,送葫芦丝、巴乌10多件。
为了检验学学习成果和激发学习兴趣,每年春节期间,他都要在体育场大舞台组织学员表演,学员们吹奏的《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月光下的凤尾竹》等曲目,悠扬的悦音获得了无数群众的称赞。为保证每一个人都能学有所成,他每周都要提前制定课程表发给学员,确保他们按时参加练习。为了掌握每个学员的学习进度,每一次课后他都要认真记录每个学员当天的学习情况,一次也没有少过。对学员他和蔼可亲,悉心呵护每个人的学习兴趣,用心帮助他们成就学习愿望。遇到年龄相仿或比自己大的,他以友相待,学习之余相互交流思想、谈人生感悟;对待孩子他像对待自己的儿孙,除了耐心更有爱心。每天晚上练习结束,他都陪着孩子一起等父母来接,直到所有的孩子走完,父母没有时间来接的孩子,他亲自送到小区门口,看着孩子进了大门才放心回家。每到过年过节,他的手机里总是装满了祝福和感谢的话语,许多孩子的家长说:“钱老师,你不仅帮我们的孩子圆了学音乐的梦想,还教会了孩子许多做人的道理,真心感谢您”。
让学员爱上音乐,除了钱曙乐对待学员亲切随和教法得当之外,还因为他的精湛技艺。九街镇某小学的林老师,在城西公园散步时,无意间被一曲《小河淌水》动了心弦,寻着声音来到钱曙光面前希望成为他的学员,随后她还带来了60多岁的母亲和上小学的儿子、外侄囡,一家3代4个人一起成为了同学。在林老师的影响下,她的10多个学生也来学习葫芦丝和巴乌。常常在清晨或暮霭十分,行走在秀山、漫步在乡间小道、驻足在古镇巷口,无意间总会听到清婉如丝的乐音,如清风、如春雨,美了一片霞光、美了一片森林、美了一座村庄、美了一方古城。
“丝竹弦歌高山流水,丹青妙手翠柳烟霞”。通海素有礼乐名邦之美誉,其历史文明深厚,钱曙光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只为能用葫芦丝和巴乌弘扬这份厚重的文明。
守初心扬和谐民风
退休后,钱曙光努力发挥一个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守一个老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做弘扬和谐民风的践行者。
作为党总支副书记,他积极协助党总支书记抓班子带队伍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教育离退休干部党员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引导老同志以阳光的心态做学习的带头人、做优良家风的传承者、做党纪国法的维护者、做和谐社会的促进者。
作为支部书记,他带头走访看望经常生病不能来参加学习的党员,带领支委送学上门、交心谈心、收取党费,了解老干部的居住状况、健康状况、自理能力、子女照顾情况等。他因细心耐心和真心赢得了老干部的称赞和拥护。2018年他担任支部书记的西二街党总支第六支部被评为“玉溪市‘五有五好’示范党支部”,同年他荣获了“玉溪市最美老干部”称号。
在钱曙光居住的税务小区,他多年一直主动承担养护小区花圃里树苗和盆景的任务,经常浇水、施肥、除草,干净整齐的花圃春来百花齐放、夏季绿意盎然,美了环境更美了小区居民的心和眼。每当小区居民提起钱曙光,无不竖起大拇指夸赞一翻。
省言行扬优良家风
在家中,他的一言一行持续感染着后辈子孙。
写日记是他保持了50多年的习惯,每天记录生活,在“写”中自省言行。从参军入伍至退伍共写了24本日记本,退休后撰写整理了120多万字的《军旅生涯》(未出版)留给儿孙。其间记录了他在军营中从懵懂少年成长为具有坚强党性的革命战士的点点滴滴,记录了他在成长中快乐奉献的些许痕迹。有一段文字这样写道:“从1971年在部队时,自己买了一套理发工具为战友们理发,到了星期天就叫上一两位战友到农村为群众理发,直到1979年自卫还击战开始,这套理发工具才送了人。”退休后,他依旧时时处处以无私情怀对待亲友、感染后辈,常常对家人说:“唯有奉献,用爱回馈社会,才能无愧于心,无愧于党对自己的培养”。2013年3月起他为孙子、孙女写《宝宝日记》直至他们3岁,为孙子写了13本、2800多篇、140多万字,为孙女写了19本、200多万字。他以“写”的方式记下了人生的幸福瞬间,向儿孙们传递文明家风、传递爱。
2019年他参加玉溪市离退休党员微党课比赛时说:“退休了,只是不再工作,却不能闲下来。因为充实快乐的生活会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家庭更温暖、社会更和谐”。
编辑丨何媛
新媒体工作室出品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更多新的招聘、考试信息
关注微信公众号:yn2553
或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