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8月14日20时至15日20时,江苏南部、上海、安徽东南部、浙江北部和西部及东部沿海、江西中部和东北部、湖南南部、贵州南部、广西北部和西部、云南西部和中南部以及华南沿海、北京东北部、河北东北部、西藏东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其中,广西西北部、云南中部等地局地有大暴雨(100—120毫米)。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降雨量20—50毫米,局地可超过60毫米)
“这次降雨过程具有总量大、极端性强、夜雨明显、降雨时段集中等特点。在这次强降雨过程中,湖北是降雨量最强的地区。”方翀介绍,除湖北外,8月10日以来,西南地区南部到长江中下游的降雨也很强,在重庆、贵州、安徽、浙江降雨的影响都比较大。如重庆武隆,云南的德宏、普洱,安徽的安庆、池州,浙江的湖州、嘉兴等地都出现了单点累计雨量达200毫米至400毫米的降水。
实际上,本轮降雨过程从8月9日就已开始,陈涛表示,本轮降雨过程与大气环流调整有一定关系,目前副热带高压位置较前期明显偏南,副高边缘暖湿气流与中纬度冷空气势力相当,且持续交汇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天气形势特征与梅雨天气存在相似之处。冷暖空气势力相当造成雨带移动缓慢,加上水汽充沛、对流不稳定、能量足,局地短时强降雨特征明显。
此次降雨过程,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累计降水量可达100毫米至200毫米,局地可能超过300毫米。其中在安徽大别山区、皖南山区以及浙江西部山区,需要注意强降雨造成的山洪、地质灾害风险。
王珊珊提醒,湖北除需防范降雨叠加造成的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外,还需加强防范短时强降水、雷电、大风等突发性、局地性强对流天气。另外,渍涝或洪涝灾害对江汉平原及鄂东地区再生稻头茬收割晾晒不利,可能加剧“两迁”害虫的迁入和繁殖,需注意再生稻收割和病虫害的防治,也需防范降雨及雷电天气对疫情防控的不利影响。
8月16日至18日,江汉、江淮至江南北部将出现新一轮降雨过程,与本次过程有一定“叠加效应”,持续降雨造成土壤含水量饱和,需加强防范持续性强降雨诱发的地质灾害和中小河流气象灾害风险。此外,16日至18日四川盆地西部将有一次较强降雨过程,需持续关注。
陈涛提示,公众要重点了解城市内涝、道路积水气象灾害风险相关信息,及时撤离或避免前往地质灾害高发地区。
8月14日20时—8月15日20时:文山、红河、玉溪南部、西双版纳东部、普洱东部、临沧东部、大理南部、保山、德宏、怒江北部阴有大雨,局部暴雨、大暴雨,昭通、曲靖、昆明、楚雄北部、丽江阴天间多云,有小雨,其他地区阴有中雨,局部大雨。
8月15日20时—8月16日20时:大理西南部、保山、德宏、临沧、普洱西部、怒江北部阴有大雨,局部暴雨,昭通、曲靖、昆明、楚雄、玉溪、红河北部、文山北部、迪庆北部阴天间多云,有小雨,其他地区阴有中雨,局部大雨。
8月16日20时—8月17日20时:昭通北部、丽江北部、迪庆南部、怒江、保山、德宏、临沧、普洱、西双版纳北部、红河南部阴有中雨,局部大雨、暴雨,其他地区阴天间多云,有小雨。
近日降雨持久,累计雨量大,需注意降雨对生活出行的不利影响;
滇东南、滇西南、滇西边缘还需防范强降水过程及其伴随的雷暴、短时强降水、局地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云南省北部、哀牢山沿线、滇西边缘、滇南较高或高地质灾害气象风险;
滇东南、滇西南、滇西边缘,中小河流、山洪气象风险较高或高。
(来源:昆明信息港综合)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