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入滇】“生态修复+光伏” 这个模式厉害了!

时间:2021-08-11 10:40 来源:未知 微信公众号:yn2553 QQ公众号:800061629

 

 

 

 

8月5日,“央企入滇”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国家电投集团云南国际电力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投云南国际”)位于昆明市东川区的“生态修复+光伏”示范项目。

 

 

据介绍,作为入滇央企,国家电投云南国际为助力云南省打造绿色能源牌,在石漠化问题较为突出的昆明市东川区建成全国首个“光伏发电+集水灌溉+生态修复”微型样板(1.04MW)项目,开创了石漠化生态修复与光伏发电相结合的新发展模式,为光伏发电与脆弱区域生态修复结合提供技术支撑。

 

项目充分发挥光伏发电与区域生态修复双重效益,从水土保持出发,“以光促保”,实现区域生态健康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双目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操作的工程范式。

 

 

东川“生态修复+光伏”示范项目由光伏板集雨、水窖储水、旱季滴灌、分区绿植(养殖)、绿色发电五大系统工程组成,创新性利用集水槽、引水管等光伏组件收集雨水,其水窖和高位水池年总蓄水量可达700多立方米,在旱季能通过覆盖全场的灌网滴灌系统为区域生态系统提供“保命水”。

 

 

另外,光伏阵列还起到阻风固沙与遮阴增湿作用,在减少蒸发、保水蓄水的同时保持了植被生长所需的基本光照,加速植物群落自然演替和生态修复进程,促进土壤改良和局地小气候改善。

 

 

该项目还充分发挥5G技术优势,在光伏板下设置的5G气象站,自动监测环境参数,为旱季滴灌系统提供数据支撑,另一方面,管理人员可通过手机端操作可实现远程自动化、智能化管理。

 

该示范项目于202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总装机容量1.0297兆瓦,每年可提供131.6万度清洁电能,成为自给自足、余电利用的“生态-能源循环”体系。

 

 

目前,以东川“生态修复+光伏”项目为基础和样板,总投资约12亿元的东川区280MW生态治理及修复光伏项目正全力推进。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提供4.63亿度清洁电能。

 

与燃煤电厂相比,该项目每年可节约标煤14.58万吨,减少900多吨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有效产生固碳造氧效果,推动云南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贡献。

 

 

 


 

 

编辑:杨丽娅

我们尊重原创,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更多新的招聘、考试信息
关注微信公众号:yn2553
或长按二维码关注